他是中国油脂领域的守望者,用30余年的时间,执着坚守、锐意探寻,将自己的理想、幸福乃至人生的寄托与这个领域合二为一;他带领团队先后5次荣获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技进步奖,他两次参加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与党和国家领导人合影留念;他与国内外油脂和食品头部企业长期合作,产生的经济效益超千亿元;他是中国粮油学会首席专家、中国标准化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营养学会油脂营养产业分会主任委员……他,就是被誉为中国油脂 “领衔”科学家的bevictor伟德官网教授王兴国。
11月15日,粮油市场报记者专程赶赴位于江苏无锡的伟德bv国际体育,探寻他的油脂 “兴国”路。
来到王兴国办公室,最引人注目的是长长的窗户护栏上挂满了200多个不同颜色的代表证、嘉宾证等,见证了他近二十年来出席国际、国内相关学术会议留下的精彩时光。
他创出一系列科研成果,多次登上国家最高科技 “领奖台”。
翻开王兴国的“人生档案”,清晰显示:进入花甲之年的他是我国著名油脂科学家,伟德bv国际体育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原食品实验室首席科学家,在油脂工程理论创新、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一线工作三十五年,针对浓香花生油大规模安全生产、油脂脱色新材料绿色制造、大豆油精准适度加工新模式开拓、功能性磷脂和婴儿配方乳粉脂肪核心配料创制、零反式脂肪酸专用油脂生产等行业重大需求,突破了多项“卡脖子”技术难题,其研究成果在全国20多个省的100余家企业转化应用,培育出了多家行业龙头企业,累计经济效益达到1000多亿元,显著提升了我国油脂产品的营养与安全水平,为我国油脂工业技术进步做出了突出贡献。
2023年,王兴国作为杰出的粮油学者,荣获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中国科协、科技部、国务院国资委联合授予的“全国创新争先奖”。
王兴国告诉记者,他和团队最大的特点是扎根行业、服务企业。2024年正在执行合同的20多家合作企业中,就有世界著名的食品巨头安利、达能,其中与达能将进入第二期合作,每期三年,还有合作多年的益海嘉里、鲁花、中粮福临门等大型油企,蒙牛、完达山、君乐宝等乳业龙头,以及康师傅、蜜雪冰城、佳禾食品、海底捞、统一食品等著名企业。
“与王兴国教授团队已经精诚合作了十几年,合作时间最长、经费最多。”王兴国引述康师傅集团总裁陈应让的原话,颇有成就感。
“与蜜雪冰城的合作,提供了全新配方和工艺,使他们的‘网红’产品冰淇淋改善了口味,提高了品质,一个蛋筒冰淇淋一年的销售额二十个亿。”王兴国如数家珍地向 记者道来。
梅花香自苦寒来。王兴国和团队每一个国家级大奖、每一项成功的成果转化背后,都有一段鲜为人知的故事。
回忆起与鲁花的合作,王兴国用“一拍即合”来形容。
原来,这里面还有一段小插曲:2004年,王兴国作为中国粮油学会油脂分会的副会长,到武汉组织关于花生油的一个项目评审会,期间,鲁花集团主管研发的宫永帅副总裁诚邀他到鲁花指导。王兴国到了莱阳,见到鲁花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孙孟全,把自己的想法“和盘托出”,两人不谋而合。由此,王兴国团队与鲁花的合作20多年没间断。
“脱色主要是脱除油脂中的有害物。”王兴国介绍,传统脱色材料采用高温高酸湿法加工,产生大量废水,且选择性差、吸油率高、副反应多,影响油脂品质和安全。
有道是“天道酬勤”。时间追溯到上世纪90年代初期,博士毕业不久的王兴国来到当时全国最大的脱色白土厂———浙江仇山活性白土厂,看到用膨润土为原料的湿法工艺非常落后,污染很大。或许是天意,正好王兴国本科是成都地质学院岩矿分析专业,对矿物比较了解。于是,他又到江苏盱眙和安徽明光考察调研,发现这两地有非常丰富的凹凸棒土矿藏,就以其为原料,深入研究其微观结构与油脂品质关系,提出吸附脱色的适度孔径原理;发现具有结构微孔、纳米棒晶属性的凹凸棒土是油脂脱色理想材料;发明了低酸挤压捏合、中温解聚扩孔干法活化技术,生产出油脂脱色新材料。1吨白土产品的用酸量由湿法的500公斤降到2公斤,废水由60吨变成零排放。此方法破解了世界难题,改变了活性白土湿法工艺高污染的弊端。2014年,该项成果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王兴国是第一获奖人。
他构建一种加工新模式,“精准适度加工”赋能中国好油。
什么是好油?王兴国给出的定义是:既要营养丰富,又要安全放心,还要适合个人需求。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油脂加工技术、标准乃至设备,大都是从国外引进的。
色拉油上市后,人们一度以为其又精又纯、无色无味,品质最好。实际上,由于中西方膳食模式不同,色拉油不一定是满足国人口味和营养需求的最好选择,因为油脂过度精炼不但使损耗提高、得率偏低,还会造成微量营养物质的大量流失,并形成反式脂肪酸等对人体有害的物质。
针对这一问题,王兴国经过十几年的研究,提出了“食用油精准适度加工”的新模式。运用新模式,食用油的微量营养物质保留率可达到90%以上,反式脂肪酸低到检测不出。在2015年召开的全国粮食科技创新大会上,“食用油精准适度加工技术”作为四个主要成果之一,面向全国发布并向全行业推广。从此,“精准适度加工”理念从植物油进入稻米、小麦等粮食加工领域。
以花生油为例。过去花生油只是一种地方性食用油,限于本地生产、本地销售,因为花生易霉变从而产生黄曲霉素,而且土法加工,难以保证所有油品风味一致。聚焦这两个难点,王兴国带领团队持续研究,帮助鲁花开发出既保留营养元素又保持风味一致的规模生产新技术,同时使油品中的毒素低到检测不出的0.5微克/每公斤以下。从此,这一品牌花生油走出地方,布局全国,成为全球花生油领 域知名品牌。2012年,该项成果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王兴国是第一获奖人。
大豆油占我国油脂总量的1/2,王兴国和团队研发了7项关键技术,与企业合作设计关键设备,实现成套装备国产化,构建起由13项专利和2项行业标准为支撑的大豆油精准适度加工新模式。
王兴国团队还有一个重要贡献,就是开发“零反式脂肪酸”油脂产品。得益于“精准适度加工”新模式的广泛应用,近年来,市场供应的植物油里反式脂肪酸含量已处于非常低的水平。针对产生反式脂肪酸的另一个来源———部分氢化油脂,王兴国带领团队与企业合作,经过十几年攻关,开发出既有天然奶油的口感又不含反式脂肪酸的植脂奶油,用植脂奶油制作的甜点美味又健康。现在,“零反式脂肪酸”植脂奶油已在全国油脂生产中全面推广应用。
2022年,世界卫生组织(WHO)曾在中国零售市场收集400多个含油食品和油脂样品进行检测,没有一例检出含部分氢化植物油的反式脂肪酸。2016年,王兴国获得中国食品科技学会、国际食品科技联盟的联合表彰,获得“科学精神奖”。2023年,获得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突出贡献奖。
王兴国认为,通过精准适度加工可以实现多出油、出好油。若全面推广精准适度加工,有望增加120多万吨出油量,相当于提高3%的油脂自给率。特别是在当前“双碳”目标的背景下,精准适度加工可以降低对油料资源和能源消耗的需求,降低对生态环境的压力,这也是“降油增绿”。
他编纂一本科普书籍,让 “少吃油吃好油”的理念深入人心。
俗话说: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自古以来,油,都是人们的日常生活必需品之一。
那么,怎么样吃油才是健康的呢?王兴国专门写了一本科普书《少吃油吃好油》,于2022年12月由中国轻工业出版社出版,面向全国发行。
为什么要“少吃油、吃好油”?王兴国用详实的数据、有趣的文字,给出了专业的答案。全书遴选出家庭消费者和餐饮业人士最为关心的57个相关问题,进行详细的解答,并尽量说出背后的道理。中国是食用油消费第一大国,人均年消费量远远超过膳食指南推荐每年成年人食用油的摄入量。一方面,油脂摄入过多,宏量营养过剩,另一方面,微量营养不足,隐形饥饿被忽视,由此带来“双重营养负担”,其结果就是超重、肥胖者越来越多,慢性疾病发病率居高不下,冠心病、脑卒中等心血管疾病成为中国人的主要死因。因此,减少油脂摄入量,已经成为预防慢性病的主要措施。所以要“少吃油,吃好油”。
那么,什么是“好油”?“好油”的评价标准是什么?王兴国在书中指出,主要判断标准有三个方面:一是要有相对合理的脂肪酸与甘油酯组成;二是要含有丰富的脂溶性维生素和多种有 益伴随物,这些微量成分具有独特的营养价值和健康作用。三是极少或不含危害物。
“王兴国教授几十年来一直致力于食用油研究,具有扎实的食品营养知识,尤其对油脂加工的过程了如指掌,是一个能够用通畅而准确的语言把食用油说清楚的人。”业内一位权威专家如此评价。
《少吃油吃好油》是未来油脂科普丛书的第一部,由中国工程院院士孙宝国、谢明勇两位教授联袂推荐,各大图书销售平台均可购买。
2023年,《少吃油吃好油》被科技部评为全国优秀科普作品。
值得一提的是,由王兴国2016年1月牵头创办的“伟德bv国际体育油脂园地”微信公众号,截至2024年11月19日,发表原创稿件506篇,大部分是科普文章。
资料显示,由《环球科学》杂志旗下综合性学术传播与服务平台“科研圈”公众号主办的“2020年度学术公众号Top10”名单上,“伟德bv国际体育油脂园地”入选“年度科研团队公众号Top10”。共同入选的还有来自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英国伦敦大学等高校的科研团队公众号。
他经管一个院士工作站,亚麻籽全产业链 “风生水起”
亚麻籽油是一种很古老的食用油。油用亚麻原产于东印度地区,汉朝张骞出使西域时,经丝绸之路将其带回中国,主要种植于旧时“胡人”聚集的地区,西北地区“胡麻油”的叫法便是由此而来。
2014年,陈君石院士一行到吴忠调研时来到宁夏君星坊食品科技有限公司,听取了食用油加工、饼粕利用、产品销售情况的汇报,并提出了加强亚麻籽食品开发、推动产品升级换代的建议。2017年年初,陈君石在吴忠建立了他唯一一个院士工作站,站长就由王兴国担任。工作站重点开展亚麻籽产业关键性和共性技术的研究以及健康新产品的研发,带动区域产业集群发展。与此同时,宁夏君星坊—伟德bv国际体育亚麻籽深加工联合研发中心成立,王兴国团队的科 研力量嫁接在公司亚麻籽加工平台上,通过产业化应用,实现了君星坊产品的标准化、安全化、品牌化、系列化。
2018年,君星坊参加了王兴国团队领衔的科技部“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特色油料适度加工与综合利用技术及智能装备研发与示范”项目的亚麻籽加工课题。亚麻籽精选、冷榨、热榨、脱苦、适度精炼、微胶囊化等困扰多年的一系列关键技术被接连攻克,油中亚麻酸含量稳定在54%以上,保留了亚麻籽油的优良风味,去除了苦味和怪味,油色从传统的褐黄色变为清亮,并有效控制了风险因子,胡麻油真正意义上实现了升级换代。2021年,该项成果获得宁夏回族自治区科技进步一等奖。
如今,西北地区的胡麻油变成了全国市场上的亚麻籽油,昔日寂寂无名的乡镇小企业借助产学研融合,搭乘科技创新快车完成了跨越式发展。目前,君星坊拥有年加工10万吨亚麻籽能力,除生产热榨、冷榨、精炼亚麻籽油外,还建有年产600吨亚麻籽酱、年产720吨亚麻籽粉生产线,2023年实现销售收入3.5亿元,销售市场辐射到全国22个省区,小包装油开发地级市经销商130多家,企业连续四年实现市场占有率全国第一。
他关注下一代营养健康,为中国宝宝研发 “母乳”奶粉。
婴儿配方乳粉是婴儿健康成长的重要食品,脂肪在婴儿配方乳粉中占30%左右,是婴儿配方乳粉的核心配料。但这一核心配料,无论是设计和研究理念、生产技术、质量指标,大多来自欧美国家,已成为影响我国婴儿配方乳粉生产与安全供给的“卡脖子”难题。
为了深入研究中国母乳脂肪特征,开发适合中国宝宝成长的母乳脂肪,打破国外技术垄断、提升我国婴儿配方乳粉加工水平和营养品质,王兴国和团队从2010年开始,采集了我国14省24城市4000多例母乳样品,分析了其中472种脂类物质,构建了样本数量和脂质种类最多的母乳脂肪数据库,为配方乳粉设计奠定了基础,并突破了生产技术,开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母乳结构脂产品,在婴儿配方乳粉中增添了中国元素。
让脂质营养更全面,研发更适合宝宝体质的奶粉。在王兴国团队的实验室里,除了大量食用油样品外,还有10来个保存母乳样品的大冰箱和多台母乳成分分析仪器。“通过这些仪器,我们已经分析了很多份来自中国妈妈的母乳,冰箱里存放着5000多份母乳。”王兴国告诉记者:“油脂并不仅仅存在于食用油中,还存在于乳制品、特医食品等多种婴幼儿食品中。中国人的体质与外国人有着差异性,而很多婴幼儿食品采用的都是国外标准。怎样研发出适合中国宝宝的婴幼儿食品,是团队近年来的研究重点。”很多妈妈会发现,与喝母乳的宝宝相比,不少吃奶粉的宝宝会存在体脂率相对较高和容易便秘的问题。王兴国团队注意到,许多国外的奶粉会添加OPO,这是从外国妈妈的母乳中分析发现的,但在中国妈妈的母乳中含量最高的并不是OPO,而是OPL。
此外,母乳中能够缓解婴儿便秘的脂质统称为UPU,而中国妈妈母乳中的另一类脂质MLCT,能够影响婴儿的体脂率。
“所以,我们在新研发的奶粉中首次添加了MLCT和UPU,这款奶粉已经于2023年3月由蒙牛公司上市销售。”王兴国如是说。
“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采访快要结束时,王兴国表示:“我出生于普通家庭,从小的家庭教育就是要对社会有用。我本来开始学的不是食品,“转行”下了很大决心,付出了大量心血和汗水,但这些对我来说都很有意义。
要说人生最让我感动的事就是对未来的向往。
我和团队现在重点研发特医食品、功能油脂和婴儿营养配方奶粉,对目前的进展比较满意,对未来充满期待。仅研发特医食品,我想了整整的一年。作为一个搞油脂的人,就是想实实在在地做工作、干事业。”“未来象征着变革与转型、希望和期待;未来的寓意在于不断更新和创造。”王兴国将未来视为一个充满机遇、可能性和创新的时期,他和团队将继续追寻自己的“兴国”梦想。
本文来源于:粮油市场报
原文链接:http://grainnews.com.cn:9998/epaper/uniflows/html/2024/12/03/05/05_2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