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凯,男,中共党员,1994年生,伟德bv国际体育国家重点实验室在读博士研究生。在校期间多次担任马拉松活动志愿者,食品安全进社区博士团志愿者,获学业奖学金5次。自18岁开始,他连续9年坚持无偿献血,累计无偿献血13次,总献血量达4800 ml,主动加入中华骨髓库。新冠疫情爆发后,为响应红十字会无偿献血号召,在无锡就地献血3次,献血量达1200 mL。2021年10月,张凯接到了无锡红十字会造血干细胞配型成功的电话,并毫不犹豫地同意了。12月7日,经过近4小时的造血干细胞采集,张凯成为无锡市第72位、滨湖区第11位、伟德bv国际体育第1位造血干细胞捐献者。
一、挽救新生:捐献造血干细胞挽救7月龄婴儿生命
2021年10月18日,张凯刚刚完成一天的实验,突然收到了一个陌生的电话。对方表明自己是无锡市红十字会,告知张凯有一位血液病患者与他配型成功,问他是否愿意去捐献。当时张凯特别惊讶,“造血干细胞匹配概率很低,概率仅有十万分之一”,但也有一丝欣慰,“如果能配型成功,我将可以拯救一条生命!”。张凯第一时间将这个消息告诉了他的父母与女友。父母和女友为他感到担心焦虑,父亲甚至在电话中与张凯起了争执,但经过两天的说服,最终还是做出决定——全力支持儿子捐献造血干细胞。我的父母虽然心底里不同意他去捐献,但还是通过微信给他转了一些钱,让他吃点好的补补身体。
经过高分辨检测和体检后,在各方的支持下张凯乘坐红十字班车前往了泰州市人民医院,开启了自己的捐献准备。期间,他每日注射两针动员剂,并采血检测细胞数量,为保证捐献顺利,还需每日额外补充钙。相比于其他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张凯的动员剂副作用比较强烈,第一针注射后中午便开始有了腰椎酸痛和轻微感冒的症状。注射第三天,由于动员细胞数量不达标,加大了动员剂注射剂量,使得腰痛更加剧烈,只能靠止痛药维持。经过四天的动员剂注射,第五天上午,经过三个半小时的捐献,张凯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混悬液324 mL。看着象征着生命的血袋,张凯表示,“捐献的过程确实艰辛,但我觉得如果再有一次这样的机会,我还是会义无反顾的同意捐献,相比于生命,这点疼痛,算不上什么”。
二、坚持九年:做为他人带去温暖和希望的事情
张凯出生于山西省大同市的一个平凡的家庭中,自小传承着一颗炽热的心。张凯的姥爷是一位老党员,张凯的舅舅是一位优秀的无偿献血志愿者,大人的一言一行对张凯都有着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作用,从小张凯便立志做一位对社会有贡献的人。
张凯从18岁开始鲜血,连续9年坚持不懈,目前已经献血13次,鲜血总量达4800 mL。上了大学后,在学校组织的一次无偿献血活动中,他成功献出了自己的第一份爱心,“第一次献血的时候并没有什么想法,但看着鲜红的血液从我手臂上流入血袋,突然觉得很感动,渺小的我虽然不会对社会有什么巨大的贡献,但自己的血液居然能挽救一个生命,因此我下定决心,这件事我要坚持下去”。2020年初,新冠疫情爆发后,全国危重病人持续增加,各市出现血液储备不足的情况。张凯响应地方红十字会无偿献血号召,在无锡就地献血3次,为防疫救人贡献力量。“看着鲜红的血液从我手臂上流入血袋,突然觉得很感动,在抗疫大战中渺小的我虽然不会对社会有什么巨大的贡献,但自己的血液居然能挽救一个个生命,因此我下定决心,要坚持做为他人带去温暖和希望的事情”。
除了鲜血以外,张凯还十分热衷于公益志愿服务活动。在校期间,张凯多次担任马拉松活动志愿者、食品博士科技服务团志愿者、食品安全进社区志愿者。运用自身专业优势,为中小型企业、人民餐桌上的安全贡献力量。
三、潜心科研:让中国婴儿吃上自主研发的奶粉
2021年12月初,在造血干细胞捐献完成后的几天,张凯已经回到实验室,继续自己的博士课题。“经历过这件事,我更加明白了生命的来之不易,今后的生活,我会继续坚持无偿献血,力所能及的帮助更多的人,同时,自己也会努力学习,投身科研,为国家贡献出自己的绵薄之力!”
张凯在校期间品学兼优、热心公益,曾先后获伟德bv国际体育二等学业奖学金5次,“姚惠源 胡珏琴”第八届爱心奖学金。张凯目前的研究方向为乳蛋白过敏与功能活性,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多篇文章。张凯的博士研究的课题是与国内知名奶粉企业巨头合作,致力于解决我国婴幼儿乳蛋白致敏的问题,打破国外垄断和国内瓶颈,找到适合我国婴幼儿的低致敏性配方乳粉。张凯正在自己的研究领域不懈努力,为中国婴幼儿的健康茁壮成长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一想到这个世界上有一个和我一模一样的人,我在上学,他却从出生后就一直在病房,我就觉得我一定要去救他”这就是张凯当时的想法。鲁迅曾说:“无尽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与我有关。”这个世界热切呼唤和渴盼的不是精致的利己主义者,而是心怀大爱、不求回报的热心人。张凯同志作为90后博士党员,能在埋头耕耘学业、不懈探索研究的同时用自己的爱心义举践行青年的初心使命,诠释青年的责任担当,不免让人为之动容。